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大龄未婚男性的成因分析: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
中国大龄未婚男性的成因分析: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
报告字数:34781字
报告页数:39页
摘要:本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中国大龄未婚男性群体在宏微观双重作用下的形成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论证当前中国大龄未婚男性群体与历史上其他时期大龄未婚男性群体的区别,为这一群体的生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总体上,大龄未婚男性的成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认识。从已有研究看,宏观研究认为,以男性比例偏高为特征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女性缺失”是这一群体不能成婚的主因(Tuljapurkar et al.,1995;Poston and Glover,2005;韦艳、张力,2011)。从微观研究看,一些小规模的实证研究认为,个人和家庭因素对于能否成婚起着重要的影响,贫穷是男性失婚的主要原因(彭远春,2004;韦艳、张力,2011)。在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和社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大量大龄未婚男性的形成既受到宏观层面的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微观层面的男性个体因素的影响。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大龄未婚男性的宏观成因分析:人口性别结构的演变
- 一 人口性别结构的动态演变
- 二 人口性别结构变动的驱动因素
- 三 人口性别结构的驱动因素分解
- 四 未来人口性别结构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解
- 五 讨论
- 附注:
- 第二节 大龄未婚男性的微观成因分析:个体特征和居住状况
- 一 研究设计
- 二 数据与方法
- 三 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