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传统农区工业化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论与展望
传统农区工业化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论与展望
报告字数:6764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本章主要是对本书的主要结论与发现进行归纳与总结,试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并对书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说明,同时指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结论
-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结构的贡献均衡程度对区域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 (二)制造业性质的空间差异反映了工业化进程的空间分异
- (三)产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工业化实现路径的差异
- (四)劳动力微观流动数据有助于对城镇体系层级的重新认识
- (五)传统农区工业化的运行机制具有相当程度的内生性质
- (六)内生能力有效解释了传统农区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 (七)内生能力对地区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 二 政策建议
- (一)大力培植中小企业,培育企业家发挥作用的微观机制
- (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的退出机制,为劳动力的区域间流动提供制度支撑
- (三)根据区域工业化的路径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
- (四)政府政策应该向顺市场化方向设计
- (五)结合新型产业业态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要素聚集能力
- (六)进一步提升郑州大都市区的承载能力
- 三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 (一)研究的局限性
- (二)未来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