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分析——以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分析——以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

作者:王跃生

王跃生##杭苏红 马春华

所属图书: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1辑)

图书作者:杭苏红 马春华

出版时间:2021年09月

报告字数:20882字 报告页数:25页
摘要:本文基于20世纪30年代及其前后农村社会调查数据,分析这一时期的家庭结构。根据本研究,当时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具有较明显的南北分野。华北地区核心家庭、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并存,东南、华南地区则以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复合家庭所占比例很小。华北农村家庭结构与近代之前的传统模式具有承继关系,多代同居、兄弟合爨做法在父家长约束之下得以存在和维系;父家长去世后,兄弟多分家,大家庭解体。东南、华南农村以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有传统因素的作用,但当地佃农经济相对发达,农村大家庭生成和维系困难;而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镇附近,小家庭进一步增长。本研究有助于建立近代之前——民国——现代农村家庭结构及其变迁的认识逻辑。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说明
  •         (一)20世纪30年代前后农村家庭结构研究的意义
  •         (二)数据及其优缺点
  •         (三)民国时期家庭定义、类型识别方法及其不足
  • 二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不同调查中的家庭结构
  •         (一)华北地区的家庭结构
  •         (二)东南和华南地区的家庭结构
  • 三 如何认识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家庭的大与小
  •         (一)当时学者对20世纪30年代家庭调查数据的解读
  •         (二)20世纪30年代前后学者对当时家庭结构认识的不足
  •         (三)我们的基本判断
  • 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