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家与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以《中国的宗教》为例
家与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以《中国的宗教》为例
报告字数:30777字
报告页数:31页
摘要:本文以韦伯的《中国的宗教》为例,探讨了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关系,指出作为自然状态的“家”是特殊主义的宿主,而如何理解和处理“家”,则会影响一种文明的性格及其同现代资本主义的距离。本文通过研究韦伯的文明比较,指出其研究方法为比较历史社会学,一方面基于欧洲经验搭建具有普遍历史意义的分析框架,另一方面以“家”为切入点进入作为历史个体的具体文明,由此既把握历史个体的实质性格,又使文明比较成为可能。继而本文指出,韦伯由此不仅从内部把握了儒教文明的基本性格,也从外部暗示了走出封建郡县之辨的必要性,更为可靠的文明比较提供了范例。
文章目录
- 一 普遍主义何以可能:韦伯的问题意识
- 二 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韦伯的分析框架
- 三 “家”作为韦伯分析传统社会的切入点
- 四 儒教:在家产官僚制与封建制之间
- (一)走出家:从封建制到家产官僚制
- (二)家:士人身份团体和儒教伦理形塑的原点
- (三)被“家”围困的家产官僚制
- 五 总结与讨论
- (一)家与特殊主义
- (二)外部视角及其意义:如何评价韦伯的中国论述
- (三)比较历史社会学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