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
土地集体化与农村传统大家庭的结构转型
报告字数:24604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本研究以年龄在7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的口述史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土地集体化之前、50~70年代的土地集体化时期与70年代末期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农村家庭生产与生活情况,以及这三个时期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大家庭向小家庭的转型并不是由工业化促成的,而是土地集体化过程彻底改变了传统家庭生产与生活的组织方式,改变了父权制度下的代际关系与结构,进而启动了家庭结构转型的历史进程。最后本文指出,这一解释有别于经典的家庭变迁的“现代化理论”力,强调除工业化外,其他形式的社会变革也带来了独立于工业化之外的影响作用。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家庭结构变迁理论与中国家庭变迁
- (一)“趋同理论”及其修正
- (二)作为生产与生活共同体的中国传统家庭
- (三)传统家庭的生命周期与结构
- (四)土地所有制变化与家庭结构转型
- 三 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
- 四 土地集体化与家庭组织结构的转型
-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土地私有时代
- (二)20世纪50~70年代的土地集体化时代
- (三)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新时期
- 五 讨论
- (一)工业化、家庭生产和生活组织形式与家庭结构转型的复杂关系
- (二)中国家庭结构转型的时间节点
- (三)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没有回归大家庭模式
- 六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