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杂散居地区的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杂散居地区的民族关系
报告字数:11968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杂散居地区的民族关系一做好杂散居地区民族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决定了杂散居地区的民族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一方面汉族居民遍布全国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汉族居民许多民族自治地方包括一些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汉族
文章目录
- 一 做好杂散居地区民族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1.我国的民族分布状况决定了杂散居地区的民族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 2.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杂散居地区民族工作
- 二 杂散居地区良好的民族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 1.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
- 2.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 3.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得到了普遍尊重和保障
- 4.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干部和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 5.杂散居地区民族工作的行政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 三 当前影响杂散居地区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人口流动加速,民族交往频繁、摩擦增多
- 2.经济联系紧密,利益冲突增多
- 3.文化交流频繁,民族意识增强,政治平等权利要求提高
- 4.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依然是引发民族关系问题的因素
- 5.撤(并)乡建镇,民族乡面临挑战
- 6.机构精简、任务加重,民族工作缺失
- 四 努力做好杂散居民族工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 1.进一步提高对杂散居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 2.进一步加快杂散居地区少数民族的发展
- 3.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建立和完善民族工作机构和机制
- 4.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作风建设,要在打基础、抓落实、办实事上下功夫
- 5.进一步加强杂散居民族工作的法制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