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地方债务风险:现状、成因及对社会的影响
地方债务风险:现状、成因及对社会的影响
报告字数:13829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1994年,基于国家财政汲取能力的不足,中国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分税制改革,然而由于改革尚非彻底,造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由此累积了大量的显性和隐性债务。加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生工程突飞猛进,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大规模投资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地方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债务风险如不能得到积极和及时的防范和化解,将会向中央财政转嫁,进而会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目录
- 一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分析
-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规模巨大,扩张明显
-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风险
- (三)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风险
- 二 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思考
- (一)体制因素分析
- (二)政策因素分析
- (三)管理因素分析
- (四)社会因素分析
- 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社会影响
- (一)地方社会事业发展难以持续,公共物品和服务质量降低
- (二)损害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引发社会信用危机
- (三)增添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当地社会和谐
- (四)地方债务逼高地价,成为高房价的潜在支撑力量
- (五)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
- 四 关于防范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 (一)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
- (二)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 (三)充分发挥地方“两会”的作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条件成熟的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