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民族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云南省峨山县花鼓舞的调查
民族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云南省峨山县花鼓舞的调查

作者:施惟达 王佳

所属图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

图书作者:陈威 章建刚 尹昌龙

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报告字数:4537字 报告页数:7页
摘要:在国家的公共文化建设中,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政府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三馆工程”、“村村通工程”、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等,取得很大的成绩,对满足广大乡村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样一些建设所取得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所投入的资金并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关键的问题在于:第一,我们只重硬件如房屋、设备的投入,不重软件如图书、管理使用等的投入;第二,我们的投入不与广大村民的实际文化需求相结合,只是单向注入式的而不是双向互动式的。文化,尤其是公共文化,是群体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文化,脱离开群体的创造和享有,文化的公共性和它的生命力也就非常有限了。从另一层面看,公共文化是政府为主体免费提供给国民享用的,它既包括上层精英文化部分,也包括民间群众文化部分,过去我们只注重主要起宣传、教育作用的精英文化部分,而忽略了需要群众参与的具有娱乐、表达等多种功能的民间文化部分,没有关注到这两者之间的互动的关系,因而所谓的公共文化,并没有真正“公共”起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注重利用民族或民间文化资源,调动广大村民创造和享有文化的积极性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我们发现一些很好的案例,如云南峨山县以花鼓舞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活动。
文章目录
  • 一 峨山花鼓舞的公共性
  • 二 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是峨山花鼓舞兴盛的重要原因
  •         (一)地方政府将花鼓舞纳入地方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         (二)结合各种节庆活动,组织花鼓舞表演和比赛,提升花鼓舞的意义,奠定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         (三)在地方形象宣传和品牌塑造过程中,政府买单,重点推出花鼓舞
  • 三 公共文化建设与文化市场的互动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         (一)花鼓舞聚集了人气,活跃了地区的市场,从而也更加提升了民众参与的热情
  •         (二)花鼓舞的兴盛带动了相关的民族手工艺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