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13~2014年安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3~2014年安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报告字数:22792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2013~2014年,是安徽“十二五”建设全面深化的一年,也是推动安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开创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新局面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安徽社会经济在调整转型、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在全面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和生态强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振兴皖北”战略的深化实施有力推动了皖北地区经济的复苏,为安徽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提供了重要战略保障;“皖江示范区”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安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力促进了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对民生工程的重视,保障了安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此同时,安徽仍然存在经济总量不大、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偏低;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较快,环境压力日渐增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GDP增长过分依赖工业增长拉动等问题。因此,本报告在展示2013~2014年安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针对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文章目录
- 一 2013~2014年安徽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
- (一)农业产量稳定,农村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深化
- (二)经济快速发展,“861计划”
10482763 稳步推进 - (三)省属企业发展势头迅猛,骨干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一枝独秀”
- (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生态强省建设成效显著
- (五)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经营性文化单位活力显著增强
- (六)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和谐社会铸就美好安徽
- (七)“振兴皖北”改写安徽经济版图,有力推动安徽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 (八)合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湖名城”建设稳步推进
- 二 安徽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及存在的问题
- (一)安徽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 (二)安徽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三 推动安徽社会发展的应对策略
- (一)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 (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拉动内需增长
- (四)推动节能减耗,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 (五)加快皖北发展步伐,推动实现新型“四化”
10482807 协调发展 - (六)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振兴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