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健康状况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健康状况
报告字数:36541字
报告页数:44页
摘要:本篇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基本内核、特征要求,认为要素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两个基本内核,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是水平适当、速度适中、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1年统计数据,对我国35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城镇化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化发展健康状况呈现整体水平不高,城市之间差距不明显,城市行政级别、地区、规模、人口密度特征分布明显。这一结果与我国城镇化发展健康状况的实际比较一致,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文章目录
- 一 城镇化发展的理念转变
- (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二)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和城市病发作的叠加期
- (三)未来城镇化亟须转变理念
- 二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核和要求
- (一)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核
- (二)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 三 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一)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二)数据来源和标准化
- 四 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评价的基本情况
- (一)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总体情况
- (二)城镇化水平适当性情况
- (三)城镇化速度适中性情况
- (四)城镇化发展可持续性情况
- (五)城乡发展协调性情况
- 五 中国城镇化健康状况的基本特征
- (一)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整体水平不高、城市之间差距不明显
- (二)城镇化健康状况的城市行政级别特征
- (三)城镇化健康状况的地区特征
- (四)城镇化健康状况的规模特征
- (五)城镇化健康状况的人口密度特征
- 六 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