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与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与启示
报告字数:9281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社会建设,是“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在社会领域从事的各项建设”10509979。社会包括个人、群体和社会制度三个层面,社会建设也可分三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即解决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二是群体层面,即妥善处理好阶层内部和阶层之间的社会关系,增强群体的整合力和凝聚力;三是社会整体层面,即优化社会制度等。因此,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村社会建设历程,一是要深刻把握世界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农村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社会建设史实质是党的发展观演变史。二是农村社会建设三个层面应为:一要提高农民个人能力,解决其生存与发展问题,主要是加强民生建设;二要增强农村群体的社会整合力和凝聚力,主要是完善农村社会结构,促进农村居民和睦相处,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三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强农村社会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这三个层面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的“扬弃”过程。
文章目录
-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建设史实质是党的发展观演变史
- (一)工业化优先发展观与“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53~1978年)
- (二)非均衡发展观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1979~1992年)
- (三)协调发展观与“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1993~2002年)
- (四)科学发展观与“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3年以来)
-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社会建设思想与实践反映“扬弃”过程
- (一)从尽力满足农民最低生活需要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二)从致力平等社会关系到建构和谐社会
- (三)从依靠政治动员到加强社会体制机制建设
- 三 几点启示
- (一)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 (二)要始终把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四)农村社会建设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