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新观念、新形势、新经验与新课题
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新观念、新形势、新经验与新课题
报告字数:7723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十六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十七大“两大一新”的号召,给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和义务这一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正在成为整个国家公共服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各级政府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工作重点。我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现在:①从中央到地方省、地市、县、乡镇、村级基层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显轮廓,“六五”时期提出的“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基本实现;②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0年的5.11元起逐年增加,尽管各地发展不平衡,但2007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已达到15.06元;③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上的投入资金数量基本保持了逐年增加的态势,“十五”期间共完成136.4亿元文化基建投资,年均增长13.4%;④“十一五”规划决定投入40亿元建设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目前进展顺利;⑤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和基层文化设施维修补助,从过去每年1100万元增加到“十一五”期间每年6000万元;⑥“十五”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送书下乡等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取得很大成绩;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库总量目前已经达到73.91TB,并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农村、社区群众2亿多人次享受到共享工程提供的文化、科技、经济、卫生、教育等多种信息公益服务;⑧深圳等一些地方已经率先把公民文化基本权益纳入社会发展指标,并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硬软件资源配置方面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机制。
文章目录
- 一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新经验
- (一)在建构和完善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确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支持标准的政策措施,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 (二)文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基石
- (三)重点工程是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
- (四)政府职能转变是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
- (五)普及公民文化权利观念,对于确立文化发展新思路影响深远
- (六)突出公共文化设施综合性、多功能、方便实用特色,转变文化工作和服务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
- (七)高新科技是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提升的有力武器,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物质与技术支撑
- (八)社会文化社会办,是解决政府公共财政有限、公共文化投入不足“短板”,调动全社会关注公益文化事业发展、进行文化创造的必然选择
- (九)改革是保持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活力事业向前发展的基本途径
- (十)公共产品的生产、更新与“适销对路”,始终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体现的关键;热心文化服务、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队伍,始终是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
- 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重点解决的新课题
- (一)必须重视党政领导层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认识误区导致的文化建设失衡问题
- (二)必须从法规、政策、体制、机制上科学地解决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问题
- (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服务一线,需要重点关注
- (四)必须从事业发展、深化改革、综合配套的角度,统筹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更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