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05~2006年中国农村宅基地改革
2005~2006年中国农村宅基地改革
报告字数:15210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由于农村宅基地无偿、无限期和无流动的使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宅基地的无序扩张、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城镇化进程的缓慢。回顾农民宅基地产权演变过程,是与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紧密相连的,经历了从私有到农村集体所有、从自由流转到限制性流转等阶段。
文章目录
- 一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
- (一)1949~1958年:宅基地属于农民私有财产,可自由流转
- (二)1959年至今: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禁止宅基地流转
- 二 农村宅基地现状
- (一)村庄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大,扩张快,集约、节约用地潜力大
- (二)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居民点规模差异明显
- (三)宅基地需求总量下降,新增宅基地呈逐年递减趋势
- (四)宅基地流转日益活跃,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 (五)宅基地登记发证取得较大进展,但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
- 三 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规定滞后,加大了宅基地管理难度
- (二)宅基地规划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失控
- (三)“空心村”、空置住宅依然存在,超标准占地现象较为普遍
- (四)宅基地的市场流转面临体制性障碍,隐形交易、产权纠纷多
- (五)农村宅基地初始登记发证工作进展缓慢,一些政策性问题突出
- 四 政策建议与改革趋势
- (一)加强宅基地立法体系建设,规范宅基地管理
- (二)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改革宅基地审批制度
- (三)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
- (四)建立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 (五)建立合理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
- (六)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加快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步伐
- (七)立足内涵挖潜,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
- (八)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