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角色化与中国企业家的成长
角色化与中国企业家的成长
报告字数:7858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探索企业改革途径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家才能的重要性,逐步体会到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对一国经济增长和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人们日益重视企业家的产生机制,并开始关注企业家的成长路径。然而,怎样才能提高企业家的素质?中国企业家素质低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促进中国企业家健康成长?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中国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为企业家意识的淡薄和企业家精神的匮乏,其根本原因是角色化滞后带来的“角色意识缺位”和“职业精神缺失”,结果既造成了企业家资源的严重稀缺,又导致了非理性行为(包括不适当行为及非企业家行为)的泛滥和蔓延。为此,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思考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是企业家?为什么企业家需要道德精神?以下讨论从西方企业家经典理论的基本缺陷切入,同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从角色位置和人力资本类型两个维度对“企业家”进行新的诠释,将企业家定义为特定角色和特殊人力资本的动态耦合,并从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的角度对企业家阶层成长的道德基础加以考察,提出了塑造企业家行为规范、形成企业家职业道德的现实途径,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对中国企业家队伍的崛起与成熟有所裨益。
文章目录
- 一 萨伊到熊彼特:贡献与不足
- 二 关于企业家概念的再探讨
- 三 中国企业家成长中的问题之我见
- 四 推动中国企业家成长的现实途径
- 1.化人力为资本,丰富企业家资源
- 2.由角色化到规范化,造就成熟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