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状况与总体趋势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状况与总体趋势
报告字数:14341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力度明显加大,涉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户籍制度改革以及社区服务、业主委员会等方面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然而,从社会现实看,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尽完善,城市居民对“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依然反映强烈。“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超过50%,需要建设品质更高、能力更强的公共服务体系。其中,解决大学生、农民工、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以保民生之本;制定市民生活基准,提升公共服务水准以安民之生;发展新型社会组织,自主治理公共事务将是城市社会建设领域的重点任务。
文章目录
- 一 “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 (一)城镇人口总量快速增长,二线城市增长势头强劲
- (二)城镇就业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 (三)城市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城市生活品质逐步提高
- (四)建立社区服务站,政府委托事务与居民自治事务逐步分离
- 二 当前城市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大中城市人口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亟待加强
- (二)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三)地方政府需要正确处理“保民生”与“城市经营”的相互关系
- (四)社区在城市环保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三 “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趋势
- (一)城镇化快速推进要求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 (二)大力改善二线、三线城市的就业与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 (三)积极推动城市新型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公共事务的自治能力
- (四)全力推进城市环保的社区生活体系建设
- 四 推进城市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政策建议
- (一)加紧落实“放宽中小城市户籍政策”,推进进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子弟向市民身份的转变
- (二)落实“就业促进法”,努力开拓新的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农民工和城市困难群体的就业
- (三)制定“市民生活基准”,强力推进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保障城市居民文明生活的权利
- (四)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绿色环保的社会生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