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单位制、社区制与农民工政策
单位制、社区制与农民工政策

作者:卢国显

卢国显##卢国显

所属图书:农民工;社会距离与制度分析

图书作者:卢国显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报告字数:5706字 报告页数:9页
摘要:单位制度源于根据地时期形成的对“党的革命队伍”的特殊管理体制。所谓“革命队伍”,是以中共党员为核心的公职人员群体,根据地党群团体、军队、政府机构和公营企事业是“革命队伍”一元化组织的不同职能部分。“革命队伍”中的成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其范围逐渐扩展到衣、食、住、行、学、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依照个人职务和资历定出不同等级的供给标准。供给制使个人的私生活空间极其狭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完全依赖于“公家”的分配,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新中国成立后,在革命干部中实行多年的供给制逐步改成了工资制,但由“公家”把“公家人”“包下来”的基本原则与精神,却通过单位制度的普及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单位制与社区制的内涵及其演变
  •         一 单位制的定义、特征、功能
  •         二 单位制向社区制的演变及其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
  • 第二节 社区制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的局限性
  •         一 社区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的价值
  •         二 社区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的局限性
  •         三 重提单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