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贵州省威宁县草海村寨发展信用基金调查报告
贵州省威宁县草海村寨发展信用基金调查报告

作者:杜晓山 刘文璞 张保民 孙同全 储英奂

杜晓山 刘文璞 张保民 孙同全 储英奂##杜晓山 刘文璞 张保民

所属图书: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

图书作者:杜晓山 刘文璞 张保民

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报告字数:15194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在中国,非政府和半政府组织运作的扶贫小额信贷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准金融机构模式,即组建一个专门的机构,由该机构筹集资金,然后向农户发放小额信贷;另一种是农户自我管理“自己给自己贷款”的村银行模式。村银行的资金多数是从外部获得一些支持,农民再自己筹集一些资金,共同组成一个基金,由农户自选管理机构,向参加村基金的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这种村银行模式最早发源于拉丁美洲,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贵州省威宁县草海自然保护区的农户小组基金和自然村基金就是“村银行模式”在中国最早的实践者。
文章目录
  • (一)背景
  • (二)草海基金的运作形式
  • (三)草海村寨基金的发展
  •         1.草海村寨基金的建立
  •         2.草海村寨基金的衰落
  • (四)草海基金衰落和失败的原因
  •         1.内部原因
  •         2.外部原因
  • (五)对草海村寨基金的评价
  • (六)一个成功案例:草海耿家村基金
  •         1.基金管理委员会
  •         2.草海管理处耿家村基金组基金管理规定(全文抄录)
  •         3.草海自然保护区耿家村基金组保护公约(全文抄录)
  •         4.村基金的贷款活动
  •         5.村基金的公益活动
  •         6.对耿家村基金的评估
  • (七)一个失败案例:簸箕湾村基金
  •         1.簸箕湾村概况
  •         2.簸箕湾村基金的建立
  •         3.簸箕湾村基金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