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传统土地制度及其政策性变迁
传统土地制度及其政策性变迁
报告字数:32874字
报告页数:39页
摘要:长久以来,土地制度的调整与改革一直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也是各个时期均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蒜岭最基本、最尖锐的问题也是迅速增长的人口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压力,主要通过“走番”的方式,使留在村中的人口一直平衡在土地资源可以勉强维持生存的范围内。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开展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制等变革,其本质皆是对土地、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传统土地制度
- 一 人口对土地惊人的吞噬速度
- 二 从土地使用权的暂时转让到所有权的事实转移
- 三 低地租率对缓解人地矛盾的贡献
- 第二节 土地改革与爱国爱乡的华侨地主
- 一 自耕农占优势的社会结构
- 二 伟大革命中的瑕疵
- 三 极“左”引发的土改“后遗症”
- 四 爱国爱乡地主黄当富
- 第三节 激进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三个阶段
- 二 响应号召成立互助组
- 三 率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蒜岭初级社
- 四 两个行政村规模的高级农业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土地所有权规模变化
-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承包制”
- 一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家庭承包制”
- 二 蒜岭也开始“闯红灯”
- 三 分生产队集体的“家产”
- 四 家庭承包制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