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土改运动后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及中共政策的调整
土改运动后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及中共政策的调整
报告字数:55996字
报告页数:62页
摘要:土改运动后各地新中农是怎样崛起并导致农村普遍中农化的?新中农的崛起是怎样引起乡村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的?新中农在乡村社会中究竟占据着怎样的政治经济地位?土改运动后的中国富农状况如何?中农化的新格局对中共阶级政策的调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无疑是值得加以分析的。笔者依靠1950年代大量调查报告、工作汇报及其他文献资料, 对土改后新中农的崛起及农村中农化趋势进行细致考察,分析新中农的政治经济地位及思想倾向,揭示社会结构变动对中共阶级政策的影响,借以说明土改后党的阶级政策不断调整的合理依据及其调整中的利弊得失。由于土改运动后社会结构的新变动影响着中共关于合作化时期阶级政策的一再调整,故笔者将对该问题讨论的时段延长至1955年,以便更全面地考察土改运动后乡村社会结构新变动对农村阶级政策调整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目录
- 一 土改后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 (一)土改后乡村出现中农化趋势
- (二)新区土改后新中农的迅速崛起
- (三)土改运动后社会结构变动的新格局
- 二 中共对中农阶层的认识及政策调整
- (一)新中农有很高的政治经济地位
- (二)新中农具有单干与互助的双重倾向
- (三)中共对土改后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最初认识
- (四)中共农村阶级政策的初步转变
- (五)毛泽东对中农的分析及阶级政策的新调整
- 三 中共对富农认识的变化及政策调整
- (一)土改运动中对富农的重新定位
- (二)土改运动后对富农经济的限制政策
- (三)合作化高潮中对富农经济的消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