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村企业演变导论
摘要:工业化是传统农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工业化是总量扩张与空间集中的统一。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呈现显著的分散布局特征,在总量扩张与空间集中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矛盾。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曾经指出,“在逻辑上不可能使选择在服从于约束条件的同时又得出无效率的结果”。笔者认为,在30年中持续出现的经济现象一定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只有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面临的现实约束条件出发,才能对传统农区工业分散布局的现状做出符合理性的解释、对其未来演变趋势进行合理的预测。因此,笔者希望站在工业化及其推动下的经济社会转型的高度看待传统农区工业化过程中企业的空间演变问题,并期望建立这样一种理论:一方面,企业村庄选址倾向与空间分散布局是传统农区创业者在现实约束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其村庄创业活动是合理使用所掌握要素的最大化活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及外部制度、经济因素的变化也会对分散布局的初始均衡产生影响,推动其向空间集中的趋势演变。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概念阐释
- 一 传统农区的概念
- 二 本书对工业化的理解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一 传统农区为什么要工业化
- 二 如何理解传统农区工业化
- 三 传统农区能不能工业化
- 四 传统农区工业发展现状与空间布局
- 第三节 创新之处
- 一 创新问题
- 二 结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