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他者的景观与自我的镜像——旅游场域中侗族鼓楼的社会文化意义
他者的景观与自我的镜像——旅游场域中侗族鼓楼的社会文化意义

作者:汤芸

汤芸##周大鸣 信力健 麻国庆

所属图书:中国田野大调查(第1辑)

图书作者:周大鸣 信力健 麻国庆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报告字数:27718字 报告页数:31页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旅游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旅游做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口号的提出与贯彻,民俗文化旅游逐渐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兴起,并在生态、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对这些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侗族的文化展示与景观塑造入手,分析鼓楼景观的文化政治、鼓楼展示的诗学意义、鼓楼文化意义的变迁,认为侗族景观塑造在本质上是一种“有机文化展示”,它与对“他者的景观”与“自我的镜像”这两个双关语的分析一起提供了一种较为内部的视角,这对于人类学旅游研究中惯常运用的“看与被看”的权力关系分析框架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文章目录
  • 一 旅游场域中的文化展示与景观塑造
  • 二 凝固侗族:鼓楼景观的文化政治
  • 三 景观塑造:鼓楼展示的诗学意义
  • 四 逃逸地方:鼓楼文化意义的变迁
  • 五 结语:文化展示中的有机性
  • 田野调查随想
  • 导师评语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