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制度变迁是区域发展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制度变迁是区域发展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作者:卓勇良

所属图书:空间集中化战略

图书作者:卓勇良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报告字数:18226字 报告页数:29页
摘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经济系统。这一经济系统处于双重转变之中,一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二是从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变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绩效,成为浙江区域发展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我们所说的这一经济系统的特殊性,还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极度不适应。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讲,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主义所激发起来的劳动热情,以及计划当局的超经济积累,尽管总体水平很低,毕竟还是形成了一定水平的人力资本和产业基础。然而在生产关系上,在农村,建立了“一大二公”政企合一的军事共产主义式的人民公社;在城市,则以国有国营企业为主要的经济形式;经济调控手段则采用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手段。这种经济格局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在微观层面,企业和人民群众个人自主创业活动受到高度压抑,而在宏观层面,中央计划当局则因不可能掌握经济活动的全部或大多数信息的原因,产生了一连串的决策失误。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的理想主义热情因无休止的政治运动以及缺乏合理的经济激励机制而逐渐消失。正是由于原有制度构架对于生产力发展形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正是由于我们是在已积累了一定水平的人力资本,产业资本,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再重复一下,是相当低水平的,但也并不是绝对的“一穷二白”)情况下推进制度变迁,因此,一旦当这一双重转变开始的时候,制度变迁便成为1980~1998年期间,浙江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非国有经济的主体性作用
  •         一、浙江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
  •         二、非国有经济对于区域发展格局变动的直接影响
  •         三、推动生产力水平较低地区的快速发展
  •         四、形成与国有企业发展的“帕累托改进”效应
  • 第二节 激励因素较强与交易成本较低
  •         一、人均耕地水平决定了各地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         二、不同的人均耕地水平导致了不同的制度变迁激励因素
  •         三、不同的区位等因素决定了制度变迁交易成本的差异
  • 第三节 外部制度变迁
  •         一、领导思想变迁
  •         二、财政体制变迁
  •         三、干部制度变迁
  •         四、国企制度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