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生活正常化: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化”
社会生活正常化: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化”

作者:吴小英

所属图书:家庭与性别评论(第6辑)

图书作者:吴小英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报告字数:25454字 报告页数:30页
摘要:“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让家庭为个人承担责任”,这些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有效经验。本研究尝试以历史社会学路径重新解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社会转折。论文从对参与撬动历史转变的云南知青回城运动的案例解读入手,分析说明社会转折的发生,是以当时人们普遍渴望改变生活的共同情绪和诉求行动为背景,以上上下下对共享的社会道德资源的挖掘、动员为重要方式的。论文通过对当时政府出台的以家庭为主题的政策群的分析,说明社会转折时期存在一个在上下互动中形成的家庭化运动,从这一现象可以发现社会实现转折的重要机制,但从中也可以看到隐含于此过程中的、需要我们反思的一些问题。
文章目录
  • 一 导言
  • 二 知青返城运动中的“回家”叙事
  •         知青返城运动的历史情景
  •         “家”的道德资源如何被动员
  • 三 特殊历史时期的政策群:让个人回归家庭
  •         围绕家庭生活的政策群
  •         国家—家庭—个人关系:被调整的失衡状态和被维系的价值地位秩序
  •         家庭责任被强化
  • 四 如何理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转折中的家庭化?
  •         社会转折中的“社会生活正常化”
  •         “人的解放”的历史局限
  •         必要的反思:“家庭化”的多重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