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晋江向工业社会迈进(1986~1991)
晋江向工业社会迈进(1986~1991)

作者:朱明 陆学艺

##朱明 陆学艺

所属图书:从贫穷到富裕:晋江的现代化之路

图书作者:朱明 陆学艺

出版时间:2000年01月

报告字数:42734字 报告页数:59页
摘要:本文介绍了晋江工业社会迈进的情况。首先,从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综合开发阐述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完善发展情况。其次,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方面阐述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接着,阐述了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再次,阐述了文化、精神层面的农村现代化情况。另外,阐述了晋江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最后,阐述了农村工业化初期的风貌。
文章目录
  • 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综合开发
  •         1.统一思想,确立农业的基础地位
  •         2.深化农业改革,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         3.拓宽集资门路,增加农业投入
  •         4.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5.健全服务体系,落实增产措施
  •         6.根据晋江台地多、海域广阔的优势,狠抓“两水”(水果、水产)生产,发展创汇农业
  • 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         1.认真贯彻以侨引资的方针
  •         2.进行合理规划
  •         3.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引导
  •         4.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增强配套能力
  •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详见本章第三部分)
  •         6.讲究工作方法和艺术
  • 三、加强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腾飞创造条件
  • 四、农村现代化由物质的和体制的层面推进到文化的、精神的层面
  •         1.改革教育体制,实行普通教育分级管理
  •         2.加快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步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         3.开创一条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的道路
  •         4.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1.突出思想教育,激发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         2.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富有侨乡特点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活动,形成独特而多彩的侨乡文化
  •         3.革除封建意识,倡导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         4.改善公共设施,创造优美舒适的社会生活环境
  • 五、弘扬“晋江精神”,树立晋江的精神支柱
  •         1.“晋江精神”是晋江人历史形成的精神品格
  •         2.“晋江精神”是晋江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普遍涌动的精神风貌
  •         3.“晋江精神”也是晋江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 六、农村工业化初展风貌
  •         1.农村工业引起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带来农村社会结构的多元化
  •         2.农村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使社会的整合机制也随之发生变化
  •         3.农村工业化还深刻改变了城乡关系
  •         4.农村工业化推进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