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原始社会到民国时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民国时期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报告字数:16490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本报告简略回顾了中国自远古到近代数千年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从原始社会的农业发展,先秦的井田制、名田制,中古时期的王田制、屯田制、限田制、均田制,到近世的方田法、一条鞭法及摊丁入亩,再到民国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土地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均一一简要说明。同时,对中国纵贯数千年的农地权利分解及分层交易形式的丰富,也做了简要的陈述。
文章目录
- 一 先秦农地产权制度
- (一)井田制
- (二)名田制
- (三)关东地区战国时期的农地制度
- 二 中古时期
11329877 的农地产权制度 - (一)王田制
- (二)屯田制
- (三)占田制
- (四)均田制
- (五)两税法
- 三 近世
11329878 农地产权制度 - (一)方田均税法
- (二)一条鞭法
- (三)摊丁入亩
- 四 民国时期的农地产权制度
- (一)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 (二)中共《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
- (三)减租减息
- (四)《中国土地法大纲》
- (五)台湾地区的土地改革
- 五 地权的分化与农地交易方式的发展
- 六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