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民间儒教的窘境生成——论中国农村家屋的空间与道德中心
民间儒教的窘境生成——论中国农村家屋的空间与道德中心
报告字数:20694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过去,大多数华中农村家屋内在正门对面的墙上总设有祭祖神龛和神榜,神榜上用汉字书写“天地君亲师”。神龛和神榜是民间儒教核心道德标准的具体体现。本文将讲述其历史和现状,并描述在日常生活和仪式中神龛是如何标示出空间与道德的中心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祭祖神龛和神榜曾一度被销毁,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毛泽东的画像。当时,虽然民间儒教的道德标准被知识分子和政治家所摒弃,但是人们对毛泽东的崇拜方式却有着民间儒教仪式的影子。毛泽东画像和神榜依旧是空间-道德实践中心延续体的代表。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被改变了的事物只是民间对这一本土实践活动的评价,这一矛盾可能会带来双重的尴尬境地。民间儒教的元素(那些过去曾被强烈否定的东西)给许多农村居民留下了些许尴尬的窘态。更重要的是,现今儒家传统已被视为地方文化遗产得到重塑与振兴。
文章目录
- 一 房屋的中心
- 二 令人尴尬的中心
- 三 风水
- 四 葬礼
- 五 双重的窘境
- 六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