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家庭“希望空间”:绵延与变形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家庭“希望空间”:绵延与变形
报告字数:17661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主体在建构家庭空间的过程中,会按照理念生产一种“希望空间”。这种空间与日常生活“实践的空间”形成对照——人们的日常生活正是在这两个空间之中运作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普通家庭中“希望空间”的构成元素历经了领袖画像、相框、挂历、神龛等符号景观以及视觉装置的流变。这一流变过程折射出中国普通民众信仰结构的变化以及对理想生活追求的结构性变化,同时,也暗合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变迁的整体结构和历程。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二 家族主义的消失:家庭成员照片的空间旅程
- 1.家族观念的表征——相框
- 2.家族概念的变形和消失
- 三 绘画装饰的辩证功能
- 1.领袖画像的消失
- 2.时尚与古典:墙壁视觉装饰的辩证意蕴
- 四 临时性与装置性的希望空间
- 1.神符
- 2.临时性的神圣空间的设定
- 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