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汪家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汪家村

作者:卢晖临

所属图书:通向集体之路

图书作者:卢晖临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报告字数:32676字 报告页数:51页
摘要:本文详细记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安徽一个名叫汪家村的自然村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及文化特征。汪家村位于典型的北亚热带气候区,以稻作农业为主,拥有良好的地理生态条件。文章通过大量口述史材料,描绘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关系以及面对生存困境时的态度和应对策略。特别是通过对汪家村主要人物如汪大先生、汪来富等的叙述,展示了乡村社会的等级制度、财产观念、个体责任观和命运观等深层次文化结构。文章指出,尽管面临贫困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但村民间依然存在着互助和扶持的传统,反映出“道义经济”和个体责任相结合的社会结构。此外,文中还探讨了农民平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挑战现存社会分化机制和财产观念方面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汪家村的个案分析,文章深化了对中国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及其内在文化的理解。
文章目录
  • 一 土地占有情况
  • 二 汪家村的人物
  •         汪大先生和汪来富
  •         耕读传家的汪治农
  •         苦干死做的熊开福家
  •         “老好人”保长汪生金
  •         强人方富贵
  •         魏光明家
  •         打鱼人林老六(林在青)
  •         章利元家
  •         视钱如命的汪元海
  •         曹天贵家
  •         老甲长汪金业
  •         帮工李义厚
  •         扁担挑子上生活的兰瓜头
  •         懒人杜金台
  •         村里的公共活动
  • 三 讨论:革命前社会分化秩序与社会分化的文化网络
  •         社会分化的一般性事实
  •         社会分化的文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