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精神创伤的躯体化——读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
精神创伤的躯体化——读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
报告字数:19197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自德国精神治疗师Stekel于1925年提出躯体化(somatization)这一概念以来(汪新建、吕小康,2010),躯体化概念已经成为学者探讨精神疾病现象的重要概念。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作为医学人类学领域重要概念的躯体化具有怎样的含义?如何深入理解个体遭受精神创伤后躯体化的过程与社会制度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精神创伤躯体化的社会后果?解读美国著名医学人类学家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著作中躯体化研究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上述问题的答案。
文章目录
- 一 凯博文的躯体化研究简介
- 二 神经衰弱抑或抑郁症?
- 三 躯体化概念重思
- 四 精神创伤的躯体化及躯体化的社会后果
- 五 文化变迁的视角:从躯体化到心理学化
- 六 评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