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业技术创新、动态“刘易斯转折点”和人口红利
农业技术创新、动态“刘易斯转折点”和人口红利

作者:周端明

所属图书: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图书作者:周端明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报告字数:34004字 报告页数:47页
摘要:21世纪以来,“民工荒”的出现和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的增长,一批以获取廉价劳动力为目的的外资企业考虑撤出中国,致使人们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消灭“剩余劳动力”,超越了“刘易斯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即使以包含大量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常住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统计标准,2012年中国城市人口仍然略高于农村人口,达总人口的52.57%。而大多数国家在城市人口达到总人口的60%~70%才能跨越“刘易斯转折点”。从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看,2012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22.2%,而“刘易斯转折点”时二者应趋于一致。中国在劳动力剩余背景下出现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上涨,更多的是生存工资水平的上涨和农村制度缺陷导致资源错配的结果。随着农地的加速流转和农业技术创新的利用,可以预期中国农业将释放大量劳动力。
文章目录
  • 7.1 关于中国是否迎来“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
  • 7.2 动态“刘易斯转折点”
  •         7.2.1 “刘易斯转折点”的内涵
  •         7.2.2 劳动节约型技术创新与“刘易斯转折点”的动态化
  • 7.3 农民工加班意愿、劳动供给与人口红利
  •         7.3.1 自愿加班的农民工?
  •         7.3.2 农民工加班研究的理论基础
  •         7.3.3 农民工加班逻辑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         7.3.4 农民工加班逻辑的实证分析
  •         7.3.5 劳动力供给与人口红利
  •         7.3.6 政策建议
  • 7.4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