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资本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因素剖析
资本主义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制度因素剖析

作者:路爱国

路爱国##路爱国

所属图书:社会发展与转型

图书作者:路爱国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报告字数:47567字 报告页数:53页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形成以来,短短几十年时间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今天甚至很难找到它的反对者。一方面,作为一个得到普遍信奉的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国际重大议事日程上。继1972年和1992年联合国举办两次相关大会之后,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又举行了规模空前的世界高峰会议,再次突出了这个议题的地位,而会议通过的文件似乎表明,现在面临的挑战已经不是要不要承认这个原则理念,而是如何实施相应的计划。但是,另一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但远没有穷尽,而且,即使在主流思潮之内也仍存在不少分歧,更不要说在不同的学术传统以及对立的认识论与世界观之间了。也许可以说,可持续发展之所以成为“世界共识”或者说一种公共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个概念的宽泛性,它反映了:第一,人们对现存发展模式的不满和质疑;第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向往和追求。不过,稍做追究,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共同标签之下,在它所涉及的几乎所有根本性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甚至直接对立的观点、理论和立场,这些问题包括:现存发展模式在什么方面是不可持续的?根源是什么?怎样的发展模式才是可持续的?如何创造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什么样的行动和措施才是有效的?不言而喻,对这些问题,不同的立场和理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提出的具体应对措施自然也不一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尽管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1960年代,围绕环境和发展的争论才开始被推到前台,此后,积几十年之功,形成了目前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多种实践。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局限于摆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社会发展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性被当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综观20世纪下半叶以来流行于世的可持续发展主流理论,我们不能不说,这些理论往往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淡化甚至根本无视社会经济制度因素,这就使可持续发展似乎变成了一个政策问题、技术问题或者方法问题。而正是在这一点上,通过旗帜鲜明地指出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弊端的制度根源,马克思主义显示了其理论上的深刻性、彻底性和战斗性,从而与形形色色的其他发展理论区别开来。以下讨论首先简要回顾196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演变脉络,分析不同流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然后集中讨论资本主义制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揭示种种矛盾的基础上,指出两者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的,最后,通过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初步探讨,提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制度条件。
文章目录
  •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立场
  •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2.价值伦理还是经济理性
  •         3.基本立场和主张
  •         4.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制度问题
  • 二 资本主义制度与可持续发展根本对立
  •         1.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         2.利润最大化与环境保护不相容
  •         3.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分化
  •         4.全球经济结构的矛盾
  •         5.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持续
  • 三 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条件
  •         1.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