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16年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进展报告
2016年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进展报告
报告字数:11463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现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镇就业,相当一部分农户举家迁入城市,在第二、第三产业稳定就业,并将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家家包地、户户种田”的情形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进城农民工农村财产权利退出机制的缺乏不仅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步伐,还制约土地资源要素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已有实践看,各试点区立足当地实际,创新探索了一些典型模式,取得了一定进展。鉴于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保体系也尚待时日,进城农民工农村财产权利退出也将遵循一个渐进式路径。因此,进城农民工农村财产权利退出应根据现实情况设定前提和条件,当前应以退出机制探索为主,慎重稳妥推进。
文章目录
- 一 农村财产权利退出的社会背景
- (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大量农民工进城落户
- (二)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
- 二 农村财产权利退出的主要模式
- (一)与生态移民安置相结合的宁夏平罗模式
- (二)统筹城乡背景下的重庆梁平模式
- (三)实现农房跨村流转的浙江乐清模式
- (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下的浙江宁波模式
- 三 基于地方探索的经验总结
- (一)当前的产权制度仍有充分的弹性空间
- (二)财产权利物权体现不充分,农民退出受限
- (三)财产权利退出面临资金约束,农民担心补偿不公
- (四)农民工分化导致个别退出操作困难
- 四 未来展望与启示
- (一)未来展望
- (二)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