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乡镇企业的发生学原理
乡镇企业的发生学原理
报告字数:42393字
报告页数:72页
摘要:本章在全书中居于理论基础地位。它要揭示的中心问题是,乡镇企业这种具有市场因素的组织是如何在计划经济仍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中产生的。为此,我们首先提出一个制度创新模型,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已有制度对制度创新的影响,这尤其体现在创新主体和潜在利润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分析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我们最先分析一个抽象的计划经济模型,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该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矛盾。然后我们指出该体制为适应现实情况而进行的各种调整,从而刻画它的最终表现形式。进而我们继续分析该体制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它不仅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润,而且产生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而意识形态和政策的转变则扩大了制度创新的选择集合。再加上先前社队企业的发展等条件,乡镇企业于是就应运而生了。通过详尽地阐述乡镇企业与传统体制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其产生的必然性。也正是这些联系,深深影响了乡镇企业以后的发展轨迹。因此,本章不仅解释乡镇企业的产生,还为后面解释乡镇企业的制度演化准备必要的条件。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一个制度创新模型
- 第二节 传统体制的发生逻辑与基本特征
-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计划经济
-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和中央政府地位的巩固
- 三 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初步确立
- 第三节 传统体制的内在矛盾与自我调整
- 一 传统体制的自我调整
- 二 传统体制自我调整的深层原因
- 三 “统”与“分”中的传统体制特征
- 第四节 传统体制的转变与乡镇企业产生
- 一 中央基本政策的方向性调整
- 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三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继续分权
- 四 物资流通和价格体制改革
- 五 变与不变,乡镇企业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