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现状的成因分析
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现状的成因分析
报告字数:19139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对于导致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从制度与非制度两个方面深入探究。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 C. North)是这样理解“制度”的,他说:“任何社会、经济或政治体制都是由人构建的,并且这种结构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有序社会里,具有人为的功能。这个结构是规则、惯例、习俗和行为信念的复杂混合物,他们一起构成了我们日常的行为选择方式,并决定了我们达到预期目标的路径。”可见,制度包括规则、惯例、习俗和行为信念等因素,具有人为选择性,那么与之相应地,非制度因素则出于自然禀赋。从制度因素的角度看,“一项制度如果不受到批判,就无法得到改进”。从非制度因素的角度看,这种制度也应该予以关注并从根本上予以改变或剔除。那么,土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足的原因究竟为何呢?通过分析,其主要有五个方面。
文章目录
- 4.1 产权问题与体系残缺——法律设计的缺陷
- 4.1.1 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不明
- 4.1.2 农民权利结构不完整
- 4.1.3 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
- 4.1.4 法律保护缺失,效力层级低
- 4.2 权能偏差与监管不力——行政与市场作用失调
- 4.2.1 行政行为错位
- 4.2.2 土地市场发育受限
- 4.2.3 农民(中介)组织发展受阻
- 4.2.4 各方监督体制欠缺
- 4.3 登记缺失与二元限制——历史遗留的影响
- 4.3.1 土地权属登记不清
- 4.3.2 户籍制度限制迁徙
- 4.3.3 以土地为保障的制度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