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标会会案的发生机制:退出成本和信息隐瞒机制
标会会案的发生机制:退出成本和信息隐瞒机制
报告字数:32910字
报告页数:37页
摘要:本章用退出成本来解释“为什么具有信息汇聚机制的合会有时候会发生大规模倒会的现象”这个问题,并用20世纪80年代温州地区的4个会案案例为上述解释提供初步的证据。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标会会案研究的相关文献
- 三 分析视角的提出:退出成本和信息机制
- (一)引子:拍卖20美元试验
- (二)两种情况下的理性竞拍决策
- (三)两种情况下的退出点比较
- (四)退出成本与对他人加价概率的估计
- (五)拍卖20美元试验的进入、升级和退出决策
- (六)超过20美元的标价:感情冲动?退出成本?
- (七)沉没成本、机会成本与信息
- (八)信息与预期:一个有待讨论的话题
- 四 标会套利的信息机制
- (一)“说坏话”、“信息隐瞒”与金融存贷中介
- (二)贪图高利?羊群效应?“博傻”行为?
- (三)标会套利中的信号发送机制和声誉机制
- 五 标会套利行为
- 六 抢标机制与标会的退出问题
- (一)倒会预期下的抢标机制
- (二)“得空会”和“倒贴标”
- (三)标会的退出问题
- (四)为什么退出成本高还入会:信息不足的约束
- 七 初步的证据:20世纪80年代温州的4个会案案例
- 八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