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抗日战争与蒙古民族问题
抗日战争与蒙古民族问题
报告字数:41262字
报告页数:45页
摘要:经历了数十年的军阀混战,终结了王朝国家政治统治的中国并未真正获得新政治的顺利推进,对于北京政府执政时期的中国社会而言,蒙古民族问题还未被真正认识,中国社会的多数人仍然使用传统的“华夷观”分析、认知蒙古社会和蒙古民族问题。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替代北京政府执政,国民党执政党地位得以确立,军阀对“共和”国家制度的反动似乎被终结,但是,国家政治转型仍然处在十分复杂的状态,“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陷入进一步危机之中,在这一危机中“民族问题”被中国社会进一步认识,关于中国社会政治整合、中国认同和中国民族构成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出现了新的元素,人们依据不同的观念认识和思考蒙古民族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民族问题理论轨迹逐步被用于分析和认知蒙古民族问题,蒙古民族问题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抗日战争前蒙古社会的进一步分化
- 一 剧变中的喀尔喀蒙古社会
- 二 历经“政区改革”的内蒙古各盟旗
- 第二节 蒙古民族问题的多角度认知
- 一 蒙古民族问题的蒙古人认知变迁
- 二 中国政府政党社会与蒙古民族问题的认知
- 第三节 抗日战争胜利与蒙古族体裂变
- 一 蒙古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
- 二 苏蒙联合抗击日本挑衅
- 三 “二战”后取得独立国的合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