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从北京郊区看农村宅基地的功能、制度变迁与改革思路
从北京郊区看农村宅基地的功能、制度变迁与改革思路
报告字数:8828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在城市化迅速扩展的今天,可占用的农用地越来越少,宅基地成为农民手中最后一块资产。同时,由于以宅基地为主的村庄占地面积较大,存在节约集约利用的较大潜力,政府期望从中取得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开发商期望从中渔利。在村庄占地的开发利用上,农民及其社区合作组织与政府及开发商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农民和集体面临进一步丧失其土地财产权利的危险。因此,正确解决宅基地的产权制度问题,已经成为相当迫切的重大问题。
文章目录
- 一 宅基地的功能与农民的关切度
- 二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 1.宅基地所有权经历了由私有到公有的变迁,农民住宅也由私有变成了“一宅两制”
- 2.宅基地使用权由简到繁的变化
- 3.宅基地和农民房产的处分与城乡之间流转,经历了从允许到禁止的演变
- 三 现行宅基地产权制度的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
- 1.宅基地属集体所有,房屋属个人私有,需要宅基地向集体申请、可以无偿取得,这种制度势必造成宅基地供应上的“大锅饭”
- 2.现行宅基地制度,已经与市场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相背离
- 3.现行宅基地制度和规定,违背城乡统筹、消除二元体制的大政策,严重侵害农民的财产权利,影响社会和谐与进步
- 四 改革农民宅基地制度的两种基本思路
- 五 对改革宅基地制度、推进农宅商品化利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