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单位制住宅的空间形态、单位作用与治理机制——以北京市三类单位制住宅小区为例
单位制住宅的空间形态、单位作用与治理机制——以北京市三类单位制住宅小区为例

作者:汪琳岚 李金娟

所属图书:北京社会发展报告(2014~2015)

图书作者:马丹 李洋 李伟东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报告字数:10572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单位制住宅是北京市居民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研究中缺少关注。本文通过引入空间视角和对单位作用强弱的讨论分析单位制住宅小区的治理机制。本文在概念上将一栋居民楼视为小区中的基本公共体。研究发现,在独栋单一单位大院中,单一基本公共体的空间属性和单一福利供给者的单位特性获得了最简单明确的吻合,治理难度相对较小;在多单位大院中,多个基本公共体对应多个福利供给者,此时,在空间上占多数的主要单位可能对本单位和其他单位隶属的基本公共体均提供福利;在多单位楼房中,单一基本公共体的空间属性和多个单位作为多个福利供给者的存在形式之间产生张力,增加了治理这一居住形态的难度。为完善单位制小区的治理,需要分析小区的所属类别,明确公共部分的产权和责任。
文章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单位制住宅分类
  • 三 单位制住宅三类居住形态及其治理现状分析
  •         (一)独栋单一单位大院A大院的社区治理
  •         (二)空间属性
  •         (三)多单位大院:以B小区为例
  •         (四)多单位楼房:以C栋为例
  • 四 总结和讨论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