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加快农地流转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农地流转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报告字数:11839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农村土地是新型城镇化的载体,而缓解和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在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农村土地改革历程中,土地政策发生了若干次重大的变化。我国于2014年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后,农村土地流转进入一个新阶段:土地政策逐步放开,市场化行为逐步增多,宅基地利用方式逐步扩展。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很多土地利用模式得以创新,但也衍生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如何在国家政策红线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农村土地利用模式,平衡人地矛盾、国家政策与开发主体诉求、产业功能与地产功能之间的一系列关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文章目录
- 一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展历程回顾
- (一)土地改革时期(1947~1952年)
- (二)农业合作社时期(1953~1956年)
- (三)人民公社和计划经济时期(1957~1978年)
- (四)承包经营权三年一动(1978~1993年)
- (五)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1993~2001年)
- (六)城镇化(房地产)推动工业化发展时期(2002~2013年)
- (七)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2014年后)
- 二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问题
- (一)国家对农村土地的几条“红线”
- (二)土地流转现状
- (三)问题和挑战
- 三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地方探索创新
- (一)流转方式创新
- (二)利用方式创新
- (三)补偿方式创新
- 四 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地方政策创新的建议
- (一)坚持“耕者用其田”
- (二)不要一刀切,继续鼓励地方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深化
- (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后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抵押和继承问题
- (四)加强拥有农村空闲宅基地的农民的退出意愿
- (五)加大金融行业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