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历史的失落——《上山下乡》与《失落的一代》阅读札记
历史的失落——《上山下乡》与《失落的一代》阅读札记
报告字数:8968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一对象,观察者眼中的图像各异其趣。历史书写亦是如此,不同的“透镜”呈现不同的景观。发生在20世纪中下叶的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浪漫诗意的乡愁,青春理想的讴歌,沉痛伤痕的控诉,隐晦悲苦的喁喁私语,抑或其他?本文的分析基于两部以“上山下乡”和“知青”为主题撰写的专著,试图在不同的“透镜”下寻找那段渐趋消逝的“历史”。就内容而言,《上山下乡》与《失落的一代》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既源自成书的“时差”(《上山下乡》最初出版于1992年,《失落的一代》最初出版于2004年),也在于著述视角的相异。但毫无争议的是,两本书都将事件和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相勾连,把这场声势浩大的人口迁移看作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实验、一场工程。相较伯恩斯坦,潘鸣啸更为坦率地指出涂抹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上山下乡运动不过是乌托邦式的“幻觉”。正是在这个基点分蘖各自不同的叙述方向。
文章目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