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乡村治理:超越“无主体熟人社会”
乡村治理:超越“无主体熟人社会”
报告字数:22497字
报告页数:38页
摘要:中央提出在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地区,探索剥离村“两委”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开展实行“政经分开”试验。“政经分开”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寄托了对农村深化改革的期望。对于乡村政治的多元治理出路,笔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规范自治选举,减少行政层级,建立公示制度,规范回避制度等。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农村治理生态时不我待
- 一 广西马山扶贫贪污案思考
- 二 农村低保政策反思
- 三 关键在公开和监督
- 第二节 乡村食利阶层与灰色利益链
- 一 村民自治制度的异化
- 二 村庄贪腐的“窝案”特征明显
- 三 乡村灰色利益链条的形成
- 第三节 谁将是中国乡村变革的主导者?
- 一 失效的乡村自治和能人经济
- 二 需走出“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困境
- 三 从“返乡企业精英”到“返乡大学生”
- 第四节 悼念杜润生先生
- 一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 二 坚持让农民吃饱饭的政策
- 三 一群年轻人的“精神教父”
- 第五节 乡村政治的出路何在?
- 一 乡村的现实问题:基层干部豪强化
- 二 灰色利益链的后盾
- 三 选择性执行政策:乡村干部的“消极”和“积极”作为
- 四 乡村政治的多元治理出路
- 第六节 “政经分开”开创农村治理新局面
- 一 “政经分开”的广东南海实践
- 二 富裕村庄的“政经分开”改革更迫切
- 三 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