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民生事业
摘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民生事业是社会主体生存发展的行动能力基础,即社会成员进行社会行动需要占有一定的资源和机会,这也是社会主体的基本权利,具有“社会适应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温饱不足走向了小康和富裕,作为社会建设基础的民生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也存在诸如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社会保障总量投入不足、居住与居民生活收支存悖论、城市交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建设等民生难解之题。其根源在于资源和机会配置不公平,体制机制存缺陷,并普遍存在结构性失衡。未来一段时期,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市场调解的合力作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和顶层设计,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共建共享,实现民生事业现代化。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民生事业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 一 民生事业内涵的界定与构成
- 二 民生事业是社会建设之基础
- 第二节 当代中国民生事业发展状况
- 一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 二 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 三 居民生活方式发生巨变
- 四 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 五 民生事业制度不断完善
- 第三节 当代中国民生事业存在的问题
- 一 社会保障总量投入不足
- 二 就业存在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
- 三 居住与居民生活收支存悖论
- 四 城市交通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建设
- 第四节 当代中国民生事业难题的社会成因
- 一 体制惯性与正常监督机制的缺失
- 二 规律认识不足,理念落后,规划失调
- 三 政治与市场互嵌,诱致社会上层结构性垄断
- 第五节 民生事业建设趋势与战略对策
- 一 未来民生事业建设趋势及客观影响因素
- 二 未来民生事业建设的战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