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农地利用问题
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农地利用问题
报告字数:13932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人地关系始终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2006年末,我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人,每年新增约1000万。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99~2007年平均每年减少约1400万亩。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因此,如何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我国这样一个耕地资源稀缺的人口大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时间顺序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总结现阶段劳动力转移和农地利用的主要特征,为后续章节提供全面的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根据现阶段劳动力转移特征,分别梳理其影响农地利用方式和效率的表现,并结合“人”、“地”两条线索构建劳动力转移进程中农地利用问题的三层次分析框架。
文章目录
-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
- (一)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 (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 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分析
- (一)异地转移规模急剧扩大
- (二)由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
- (三)劳动力转移以兼业型为主
- 三 劳动力转移影响农地利用的三个层次
- (一)劳动力部门间转移与农地利用
- (二)劳动力跨地区转移与农地利用
- (三)劳动力不完全转移与农地利用
- 四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地利用问题的分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