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成都市“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研究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成都市“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研究
报告字数:15918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发展理念下的农村空间组织形态,新农村综合体是在乡村传承与城市文明、居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和农业生产需求之间的平衡点,是都市圈农村发展的主体形态。从2003年开始,成都市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新农村形态上的升级,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新农村规划体系,构建了农民主动参与的民主决策程序,打造了一批风格各异、宜居宜业的产业形态,盘活了大量的农村资源,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所形成的创新性经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复制性。本报告以建设全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背景,简要回顾了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主要历程,描述了其主要做法和成效、经验,分析了问题和潜在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成都新农村综合体的新认识
- (一)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延续改革政策优势
- (二)美丽中国先行区凸显价值优势
- (三)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拓展经济空间
- (四)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目标蕴含组合优势
- (五)提升核心功能带来农村人才红利优势
- 二 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主要历程
- 三 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主要做法
- (一)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工作机制
- (二)以创新理念指导农村新型社区规划
- (三)确保农民参与新村建设和管理全过程
- (四)同步打造产村相融的产业形态
- (五)盘活资源以实现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 四 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成效
- (一)呈现了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的城乡新形态
- (二)打造了一批体现“小组微生”理念特色村落
- (三)探索了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途径
- (四)优化了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
- (五)构建了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
- 五 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主要经验
- (一)村庄科学规划是关键
- (二)农民主体是根本保证
- (三)产权制度改革是基础
- (四)基层党建是治理核心
- (五)文化更新是重要保障
- 六 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
- (一)存在问题
- (二)潜在风险
- 七 思考和建议
- (一)重塑新农村发展理念
- (二)制定新农村发展整体方略
- (三)建设动态研究体系
- (四)加强组织和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