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因地制宜地“上楼”
因地制宜地“上楼”
报告字数:35065字
报告页数:52页
摘要:本章是根据各地的“村改居”社区建设动因和特点总结的四种建设模式。正如空间概念所强调的,空间本身具有生产性和社会性,对这些不同空间规划的分析使我们注意,在不同城市的经济社会水平、城市化推进模式下,“村改居”社区作为城市的局部和基层单元的确受到不同影响。几个调查对象城市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路径不同,所选择区域的“撤村并居”和土地整理也有不同的建设规划,这就构成了其“村改居”社区空间变革、内部的组织构造和管理方式变化的宏观环境和制度背景。
文章目录
- 一 城市化的多元推进
- (一)内部重组的北京S区
- (二)加速扩张的临沂L区
- (三)依托产业的武汉G区
- (四)强调环保的昆明J区
- 二 村改居社区类型
- (一)城市扩张型
- 1.独立自主的FX小区
- 2.老城新区的DG社区
- (二)新城开发型
- 1.积极再就业的JH小区
- 2.分批多次的SX家园
- 3.多元保障的BLM小区
- (三)产业升级型
- 1.规模空前的FZ小区
- 2.服务至上的HC家园
- (四)土地流转型
- 1.居民多样的ZH社区
- 2.整体推进的YH小区
- 三 小结:多样化的“村改居”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