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当代中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报告
当代中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报告

作者:刘保中

所属图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1:社会融...

图书作者:陈光金 赵联飞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报告字数:12161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大学生“三下乡”是我国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自1997年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以来,至今已经走过21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一项正在成长中的实践项目,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社会认同、专业联系、经费保障、科学评估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化地推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支持与宣传力度,拓宽和创新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健全实践经费保障机制,优化考评机制。
文章目录
  • 一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简要发展历程
  • 二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发展现状
  •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
  •         (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
  • 三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         (一)缺乏对社会实践的广泛认同,参与程度仍不够高
  •         (二)实践项目与专业联系度不高,缺乏对实践地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
  •         (三)实践活动经费保障不足,资助额度难抵实际开销
  •         (四)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造成项目评估方式出现偏差
  • 四 推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一)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大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全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同
  •         (二)项目主题应以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拓展和创新“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充分结合学科专业,发挥学生专长
  •         (三)完善实践活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专项经费制度,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支持,广泛吸纳整合社会资源
  •         (四)实行“过程化评估”,优化考评机制,推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