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惠农政策对实际务农劳动投入的影响
惠农政策对实际务农劳动投入的影响

作者:吴伟伟

吴伟伟##吴伟伟

所属图书:刘易斯拐点、农业生产决策与环...

图书作者:吴伟伟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报告字数:9440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很长时间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重要问题,1978年城镇居民收入大约为农村居民收入的2.5倍,2014年城乡居民名义收入差距达到2.75∶1,名义收入差距最大省份的比值为3.47∶1,最小为1.85∶1。考虑生活成本差异之后,全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为2.02∶1,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最大省比值仅为2.5∶1,实际收入差距最小省则为1.4∶170287407,缩小城乡差距还有较长的路程要走。农民负担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曾多次提高农产品统购和派购的价格,效果明显。20世纪末期,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农产品的供给平衡,不存在长期的农产品短缺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转移到了农民收入增长上70287408。2000年之后,中国政府逐渐通过推行各种政策措施和进行相关改革,从直接提高农民收入和减少农民负担两个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负担降低意味着实际收入水平增加,收入变化必然影响到务农劳动者的供给决策,从而影响农村总务农劳动时间。本章在建立模型时以农业家庭中的个体劳动者作为决策主体,假定补贴是针对个体劳动者,分析劳动补贴对劳动时间的影响。为便于分析,仍然假定补贴数额在家庭内部所有劳动者之间进行平均分配。
文章目录
  • 一 含有非劳动收入的劳动供给模型
  • 二 惠农政策
  •         (一)农村税费改革
  •         (二)农村教育改革
  •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
  •         (四)农业直接补贴
  • 三 其他证据与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