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业财政支出、农田利用碳排放与区域差异
农业财政支出、农田利用碳排放与区域差异
报告字数:12277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本章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和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研究中国省级层面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分布特征,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农业财政支出影响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提出了提高农业财政支出碳减排效应的政策建议。核密度函数和莫兰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存在少数排放量较大的省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的地区碳排放水平也越相近,而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均值和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并呈现随机空间分布特征。农业财政支出通过影响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农田利用方式和农业技术进步等途径影响农田利用碳排放量,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农业财政支出显著提高了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量,该影响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但与农产品种植结构相关,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最显著,其次是以种植水稻或小麦为主的地区;②农业财政支出有利于降低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影响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种植结构相关,农业财政支出的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和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地区最强,其次是中西部地区和以种植水稻或小麦为主的地区;③除农业财政支出以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等因素也显著影响了农田利用碳排放。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农田利用碳排放测算与空间相关
- (一)测算方法和结果
- (二)基于“农业经济距离”的农田利用碳排放空间自相关特征
- 四 农业财政支出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
- (一)农业财政支出影响农田利用碳排放的理论分析
- (二)农业财政支出影响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实证分析
- 五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一)结论
- (二)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