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与法律应对
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与法律应对
报告字数:42097字
报告页数:46页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是男女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妇女获得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人权百科全书》对“劳动权”解释道: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它是劳动者生存的权利,在劳动者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中居于首要位置。获得就业机会是劳动权的主要含义,但它还包括劳动者不受限制性规则约束和获得公平报酬等内容。劳动权首先是个人作为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它是一系列法定权利构成的权利系统。在中国,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是法定劳动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条)其中,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是劳动权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其他劳动权实现的前提,也是本章探讨妇女劳动权实现的重点。在国际人权法体系中,劳动就业权或工作权是第二代人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组成部分。第一代人权——公民权利,强调个人享有免受国家干涉的自由和国家承担不予干涉消极义务,第二代人权则侧重于个人诉请国家对有关权利进行保护和帮助,要求国家采取积极的保障措施。就业性别歧视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在各种就业歧视中,它是常见的、被国际公约普遍列举并禁止的歧视种类。基于本书目的,本章专门对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就业性别歧视的定义及其法律调控作初步探讨。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中国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扫描
- 一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 二 职业的性别隔离
- 三 实际存在的男女不同龄退休
- 第二节 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的国际法与国内法
- 一 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的国际标准
- 二 中国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行法
- 三 对中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分析
- 第三节 就业性别歧视的界定与相关法律制度完善
- 一 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界定
- 二 将消除就业歧视纳入就业促进的全过程
- 三 完善生育保险制度
- 四 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