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性骚扰及其法律规制
我国性骚扰及其法律规制

作者:薛宁兰

所属图书:社会性别与妇女权利

图书作者:薛宁兰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报告字数:54676字 报告页数:61页
摘要:“性骚扰”一词并非中国的本土概念,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家凯瑟林·麦金侬(Catharine Mackinnon)在她的划时代的著作——《对职业妇女的性骚扰:一个性骚扰案例》(Sexual Harassment of Working Women:A Case of Sexual Harassment,1979)一书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她指出性骚扰是一种性别歧视,依照美国法律是可诉的。她还对职场性骚扰做出进一步区分,分为交换型性骚扰和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所有这些都对美国相关立法、司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随后的几年里,世界许多国家对性骚扰的现状展开了调查和研究,“性骚扰”很快成为全世界通用的一个新名词。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作场所性骚扰的存在及其程度日益被广泛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雇主组织及工会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预防和反对性骚扰的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采取多样化举措预防性骚扰,有助于在设计这些措施时顾及防范措施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以便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寻找最有效的途径。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性骚扰在中国的存在
  •         一 “无名不等于不存在”70322052
  •         二 女性易成为性骚扰受害人的原因
  •         三 性骚扰的危害
  • 第二节 性骚扰的定义
  •         一 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类型划分
  •         二 行为侵害的客体
  •         三 行为的基本特征
  •         四 一般定义与特殊定义
  • 第三节 国际社会防治性骚扰的法律对策
  •         一 国际人权法的对策
  •         二 各国立法模式
  •         三 小结
  • 第四节 中国防治性骚扰立法模式与对策
  •         一 “立法一小步,社会一大步”
  •         二 中国现有防治性骚扰的法律层级
  •         三 现行法缺漏与法律模式之选择
  •         四 雇主义务与法律责任